近年来,随着更多的项目实践,农本咨询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有了更深的认识。作为农业品牌化抓手,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,成为各地政府尤其是农口的工作重点。
我们也看到,由于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不甚了解,缺少经验,不少地区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走入误区。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,多地同农本咨询交流,我们感受到地方上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重视,同时也意识到错误认识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事业的危害。在此背景下,我产生了将农本咨询的认识向大家汇报的想法。这些观点是农本咨询在实践中的认识,其精准性有待更多实践的验证。在这里和大家交流,一起研讨。
相比于省市,县域产业体量相对小,容易运营管理。以苹果产业为例:全国苹果种植面积最大的县是甘肃静宁县,全县苹果栽培107万亩。静宁县所在的平凉市,全市苹果面积近300万亩。甘肃省苹果种植面积多达600多万亩。因此,和省、市苹果创牌相比,打造静宁苹果品牌的难度就小很多,而规模小是重要的原因之一。因为适度规模,产业和品牌管控运营的压力就小。“船小好调头”,就是这个道理。
“一县一业”往往是一个县域的支柱产业,也是当地最有影响力的“金字招牌”。因此,对于“一县一业”,不仅领导重视,老百姓也关心。发展中,政策、项目、资金等也都向“一县一业”倾斜。产业发展氛围好,产业基础也相对扎实。围绕着这样的产业打造品牌,不仅是当地的“大事”,也往往成为“大家的事”。因为得“民心”,“一县一业”的创牌就更容易干成功。
农本建议
首先,选对“模式”。
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能否成功,模式至关重要。
目前,做“怎样的品牌”是许多县域遇到的难题。对于那些有特色产业,或者“主力产业”的地区而言,品牌模式决策就容易。对于那些没有特色产业、产业类别多、产品集中度低的地区而言,模式抉择就难。现实中,不少地方出于“面面俱到”的考虑,采用“一牌多业”“一牌多品”的创牌模式。不仅难奏效,也耽误了产业培育的时机。“一牌多业”的做法在时下的县域“流行”,很多时候缘于不了解品牌的本质,也没看清“一县一业”的优势。看清“一县一业”,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县域创牌避开误区,少走乃至不走弯路。(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,农本为何主张“一牌一品”?)
区域公用品牌建设,产业是起点,不能选错!
农本咨询研究过“一县一业”,提出了“好产业”的标准(“好产业”的四个关键词)。农本以为,“一县一业”可以是“先天”的,也可以是“后天”的,它是发展变化的。
现实中,一些“一县一业”虽然从业者人数多,规模也大,是当地的产业“老大”,但却缺少市场竞争力,效益低下。相反,一些产业虽规模小,但却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,值得培养。因此,用发展的眼光,选好“一县一业”,让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赢在起点。
我们重视立足“一县一业”创牌,不是否定省市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。因为县域是地标产品的主产区,“一县一业”是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产业基础。立足“一县一业”打造区域公用品牌,增加成功概率,不只是高质量发展农业的需要,也是振兴产业和乡村振兴的需要!
地图名片
反馈建议
返回顶部